物業管理業監管局呼籲業界提高警覺 協力防範新型「假冒鄰居」詐騙手法
物業管理業監管局(監管局)提醒物業管理(物管)業界密切關注近期出現的「假冒鄰居」新型詐騙手法。騙徒假借鄰居身分,以投訴漏水或噪音等問題為由,誘使業戶透過即時通訊軟件聯繫,繼而通過建立信任騙取業戶個人資料、金錢或引導點擊惡意連結。
根據監管局發出的《保障個人資料》操守守則,除非得到資料當事人自願且明確的同意,物管公司及人員只能將收集的個人資料用於原定目的,不得向第三方披露。故此,業戶如遇漏水或噪音等問題,可直接聯繫物管人員,然後由物管人員協助聯繫相關業戶,以保障個人資料私隱。
監管局促請物管公司及物管從業員主動採取以下措施,加強社區防騙意識,保障業戶權益:
1. 即時警示業戶
-
透過通告、手機應用程式或大堂告示等渠道,明確提醒業戶提防「假冒鄰居」及類似詐騙短訊,強調「切勿透過非官方管道提供個人資料或處理鄰里糾紛」。
-
列明業戶遇可疑訊息時應首先透過物業管理處核實對方身分。
2. 建立詐騙查證機制
-
確保前線物管人員熟悉常見詐騙模式,協助業戶驗證自稱「鄰居」者的身分,並及時通報可疑個案。
-
鼓勵使用警方「防騙視伏器」工具,協助住戶評估可疑電話、電郵或網址的風險。
-
若發現個人資料被盜用並涉及刑事罪行,應立即報警求助。
-
若接獲懷疑詐騙個人資料的短訊或來電,可向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個人資料防騙熱線」:3423 6611、電郵:communications@pcpd.org.hk)作出查詢或投訴。
3. 強化防騙宣傳合作
-
定期透過業戶通訊管道轉發警方及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的防騙指南、案例分析和警示通告。
-
針對長者及青少年等易受騙群體,聯合警方舉辦防騙講座與工作坊,提升業戶辨識詐騙的能力。
4. 完善業戶支援措施
-
定期更新物業公告欄的防騙資訊,例如偽冒網站特徵、最新詐騙關鍵字等,並保持相關資訊時效性。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近日亦就「假冒鄰居」騙案提醒公眾及物管業界,當收到來歷不明來電或對來電者身分抱有懷疑時,必須:
-
提高警覺:提供個人資料前應「停一停、諗一諗」,了解對方收集資料的目的,是否必須提供相關資料。切勿隨意向他人披露個人資料,亦切勿隨意點擊或掃瞄可疑的超連結及二維碼,也不要登入任何可疑網站;
-
核實發送短訊人士的身分:即使對方可於短訊中道出業戶的個人資料,若懷疑對方身分,應先以其他聯絡方式查證對方或有關機構的真偽;
-
留意帳戶及簽帳紀錄:不時查看網上銀行個人帳戶,留意帳戶及個人電郵有沒有不尋常的登入紀錄,以及銀行帳戶或信用卡有否未獲授權的轉帳或簽帳;
-
保護密碼:不時更換網上銀行的密碼,並啟用帳戶登入雙重認證功能(如有相關功能),亦切勿向任何人透露帳戶密碼;
-
防騙資訊:留意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警方或相關機構公布的防騙資訊,並和身邊親友(尤其是長者及青少年)分享與騙案有關的資訊,以加強防騙意識。

監管局強調,物管業界作為「物業守護者」,是保障社區安全的第一線把關者,應積極落實《保障個人資料》操守守則各項措施,妥善管理業戶資料的同時,善用警方及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提供的宣傳資訊,主動作出防避,減低詐騙個案發生的風險。
物業管理業監管局
(只有中文版本)